教育工作者常依據身邊既有的資訊作決定,而資訊是否精確以及收集過程是否有效率,關係著決策品質的好壞,甚至影響整體學校的運作,因此學校有必要建立一套資料庫,隨時更新各種數據資料,以應付任何可能突發狀況做出最精確的判斷。建立資料庫的目標在於教育工作者可以藉由掌握精確的學生資訊,以此評鑑課程、教學方法等,隨時體察學校運作是否順暢,指出學校須改進的部份。
資料收集內容包括學生出席率、成績、留級狀況、標準化測驗結果等,這些數據可作為學校運作的基線,使學校之間能互相進行比較。此外,教師針對學校實務運作所進行的研究也可納入資料庫內容,如人種誌研究與行動研究。藉由以學生為研究對象,結合教室行動現場,教師可徹底檢視學術研究的實用性,找出適用於其情境、具有效能的理論,以提升教學績效。資訊收集完畢應繼續後續動作,亦即透過系統分析收集到的資料,發現潛藏問題及可改善空間,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善作業才是建置學校資料庫的目的。
由於決策是以所收集到的資訊為基礎,不斷更新改善資訊的觀念顯得非常重要,學校若能隨時更新資訊,即能在收集資訊的過程中自我檢視,較易於發現潛藏的缺點,自然而然就會針對不足之處改善。因此持續更新資料庫將可不斷地進行學校改善工作,學校效能也自然提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