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多元開放的社會,學校公共關係的角色漸趨重要,許多研究文獻也指出,學校的公共關係若經營得非常成功,自然形成學校與社區雙贏互惠局面,資源也將能源源不絕的注入,使學生得以享受更多的教育資源,進而能提升教育品質;但學校的公共關係若非常糟糕,在缺乏資源挹注的情況下,將影響學校辦學績效,最終的受害者仍是學生。因此身為廿十一世紀的新時代校長,有必要將學校公共關係之推展當作辦學的重點之一,除了與校內成員(學生、教師、行政人員)、社區及家長間建立良好溝通管道外,亦應與媒體培養良好互動關係,因為掌握了媒體資源,可使學校發生的危機化為轉機,足見媒體朋友對學校運作之重要性。
推展學校公共關係的觀念有以下數點
一、建立隨時隨地進行的公共關係
建立關係不需刻意,因為公共關係強調主動性與互動性,平常即應從小細節注意起。主動的公共關係如學校主動支助弱勢學生;互動性的公共關係可與家長、社區居民共同策劃活動,拉近與家長和社區間的距離並獲得認同,形成互為主體的互動過程,為學校對外的公共關係扎根。
二、鞏固學校公共關係的根本
學校公共關係如根莖系統,盤根錯節因此涉及的層面相當複雜及廣大,每一個部份、小細節都是公共關係的根本,如校長個人形象的建立、對學校內部成員的關係、溝通管道之暢通、學校對外的互動情形等,都是學校公共關係的根本層面,因此穩固了學校公共關係的根本後,同時也能提升教育品質。
三、建立學校特色先於學校行銷
學校公共關係注重學校特色、理念之行銷,因此學校必先建立特色才能行銷,而學校特色有賴學校校長觀察學校文化、氣氛與學校社區的歷史,可在課程、學校環境打造自我特色,再透過媒體行銷,如溪山國小以過去曾為「魯冰花」的電影場景作為學校特色之一,將知名打響。
四、與媒體建立穩定的信任關係
媒體的報導方向通常決定大眾對學校之觀感,與記者朋友建立穩定的信任關係可幫助學校正面形象之建立,並化危機為轉機,因此平常應滿足媒體之需求,與其建立的互信關係使學校獲得最大的正面效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