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

Trends in School Leadership 讀後心得


Trends in School Leadership
http://www.ericdigests.org/2003-4/school-leadership.html

隨著校長領導理論興起,校長權責明顯增加,致使現今校長的工作職責除了管理學校,尚須負起領導者的角色責任,目前較為注重校長在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之績效,因此新興校長須同時具備技能及專業知識方能應付各界要求。

校長是帶領學校改革最重要的人物,形塑正面學校文化有助於校長領導效能及學校有效運作,而校長於領導過程中應有效運用分配領導,使教師及行政人員依其所長負起績效責任,如此不僅能減輕校長自身工作負擔,亦能有效增加成員的工作績效,促使學校效能有效提升。

校長領導的最終目標在於增加辦學績效,期使所有學生獲得最好的教育,因此政府當局在倡導校長領導績效時,可由校長培訓之訓練課程做起,使候用校長增加實務經驗的能力。

13 則留言:

belleza 提到...

校長身為學校經營與管理的靈魂人物,然而,在今日強調績效責任的潮流中,校長如何有效分配權力與領導確實相當重要,以達到學校有效能學校,並提昇教育品質。

herobilly 提到...

校長培訓課程是目前我國比較缺乏的,因此如何使候用校長能增加其實務經驗,讓他在上任後比較能適應期領導者角色,是相當重要的。此外,我認為培訓課程也可與證書制度結合,規定要修習一定的培育課程後,才有獲得證書之資格。

Fashion Girl ── 孟慧 提到...

校長是教育工作者,更應該是一位教育專家,
他應該與教職員們彼此互相學習,使學校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,才能了解教師的教學與課程,給給予意見與回饋,而教師們也能夠信服校長的專業能力,共同為學校打拼!
ps:品客我喜歡綠色的XD

陳木金教授部落格 提到...

校長學、學校長、長學校,是個教育領導者培訓的歷程,也是教育領導者發展的趨勢!

belleza 提到...

新興的學校經營理論確實如雨後春筍般的不斷被提出,如張明輝教授認為品質管理、策略聯盟、平衡計分卡、六個標準差等策略過去常用在商業方面,而現今亦被引用至教育領域,最主要目的仍是希望能有效的提升教育品質,使每個學生皆能獲得有效的學習,這也是每位校長應加以了解的教育最終目的。
你文中提到在倡導校長領導績效可由校長培育課程做起,我也認同這點。在英、美先進國家中,校長都需通過一系列的實務課程,並且擁有擔任教師與行政人員的實務經驗,才有資格成為準校長,才不致使新上任的校長只會紙上談兵,毫無實務經驗。我認為這是校長培育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,而將績效責任融入培訓的課程,能讓校長更加了解其涵義,並能做好準備與未來當校長的計劃方針。

TONY 提到...

個人淺見:無論商業組織與學校,領導、學習如何分層負責,監督與管理都是領導者必須學習的目標。否則校長兼撞鐘是很累人的工作。

funnyching 提到...

校長的領導牽動學校的發展,因此校長的領導能力與專業能力不容忽視,而目前的校長培訓課程更是要加以重視的

Iris May 提到...

辦學績效的確很重要, 但績效的指標該是什麼? 如果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, 在學校感覺到被老師喜歡, 這應是很好的成就, 但是如何反應在評鑑指標上?

showx2 提到...

校長的確應發揮其注意力,正視與擴充、整合學校所能使用的資源,排定學校發展的優先順序,並找出學校成員的潛能、體認學生的需求,才能物盡其用、人盡其才,更重要的是,應給所有成員及學生平等的機會,才能真正成為一人性化的領導者...

Lucifer7788 提到...

看完美樂地的心得
發覺現代的校長很難一個人經營學校
除了完善的訓練課程
我想好的學習行為標竿也是可以加入的部份

提到...

「分配領導」的概念強化校長必須具備「知人善任」的敏覺度,能夠用人唯才,使校內所有老師皆能適性發展,並且樂於為學校的成長共同努力,這確實考驗校長領導統馭的能力。其中,「知人、識人」固然重要,但是若未能營造出共同努力的氛圍,讓學校成為一個「能動」、「樂動」的組織,依舊難以帶動團隊,難以提高辦學效能。或許後者更是身為領導者要費心思考的關鍵。

Unknown 提到...

校長培訓之訓練課程真的很重要,校長透過交流可以增加實務經驗的能力。

yh 提到...

一位校長要經營好一個學校真的不容易,若是大型學校可真是大挑戰,所以我也認同領導要分層負責。